李小龙与霍元甲竟然有师承关系,到底是真是假?
发布日期:2024/4/17 12:38:35
浏览次数:
点赞数:
收藏数:
关注数:
【赞一个】 【举报】 【收藏】 【关注】
李小龙与霍元甲竟然有师承关系,到底是真是假?
来源: 明星娱乐焦点
李小龙的武功学贯中西,博采众长,在《李小龙传奇》一书中,李小龙提到过三位武林宗师——黄飞鸿、霍元甲、孙玉峰。李小龙最著名的电影《精武门》,也是以霍元甲为IP的故事。实际上,李小龙的武功与霍元甲确有传承——他有很多师父,其中之一邵汉生,曾跟霍元甲的次子霍东阁学过迷踪拳。从这条脉络看,李小龙的武功,也多多少少有霍元甲的影子。
李小龙主要跟随8位老师学过功夫——几岁时开始跟父亲李海泉学太极拳;在香港跟梁子鹏学内家拳;跟叶问学咏春拳;跟邵汉生学节拳;到美国后,跟艾得·帕克学“肯波”流空手道;跟肯尼·拉贝尔学柔术;跟李俊九学跆拳道;跟丹·伊鲁山度学菲律宾武功。
邵汉生
作为李小龙师父之一的邵汉生(1900—1994),有省港一代拳师之称,他曾在广州精武分会跟霍东阁学过迷踪拳。
霍东阁(1895—1956)生于直隶静海县(今天津西青区精武镇)小南河村,自幼酷爱武术,也喜欢书法、绘画、文学。1910年霍元甲在上海去世时,精武体育会仅成立两个月。15岁的霍东阁与叔父霍元卿临危受命来到上海,使精武体育会成员深受鼓舞,得以继续发展。
1911年,精武体育会在上海举行第一次武术表演,不久后在浙江绍兴设立了分会,在上海也设立了三个分会。从 1918 年起,又先后在武汉、广州、佛山、汕头、厦门等城市设立了分会。
霍东阁
当时在广州的国民军福军总司令李福林是绿林出身,爱好武术。1918年,他邀请上海精武会拳师南下,训练手下官兵。这个过程中,李福林深感精武会训练手段非常科学,便力邀精武会来广州开分号。1919年4月,广州精武分会在广州海珠戏院宣告成立,会址设在宁波会馆,在广州掀起了尚武之风。
1920年,霍东阁应广州精武分会的陈公哲、卢炜昌之邀,与父亲两个弟子赵联和、赵联成一起南下,辗转香港,来到广州。他白天教学员拳棍武功,晚上研习教案,为广州精武分会的发展尽心尽力。
在1920年举行的一场武术表演上,霍东阁与名家杨新伦双刀对打,轰动羊城。在广州,霍东阁受海军司令温树德之邀,担任海军技击教练。温树德倒戈反对孙中山,霍东阁辞职,决定下南洋发扩展精武体育。
精武会
广州精武分会成立后,喊出“提倡国术”的口号,一个叫邵汉生的年轻人正式加入精武会,因拳艺超卓而留会,任珠江派副主任,教授南拳。就是这段时间,他跟霍东阁学习了霍家的迷踪拳。
邵汉生幼年体弱多病,父亲邵时佳带他到广州读书,顺便求医问药。当时洪家拳师冯荣标在广州新城开设乐义堂武馆,父亲便送邵汉生去习武。
邵汉生虽然天资平常,但是异常勤奋,肯下功夫。这样练了4年,邵汉生不仅身体强壮了,而且尽得洪拳技艺。洪荣标很欣赏这个徒弟,又把他推荐给孔昌,学习蔡李佛拳;后来,邵汉生又随孙玉峰学习罗汉门拳,随罗光玉学习螳螂拳,成为技通南北的拳师。在广东省运动会上,邵汉生组织精武会员1000人,表演以精武拳式为基础的千人操,获得冠军。
1950年,邵汉生移民至香港九龙城,加入成昌影业公司,做制片、剧务、演员,曾与关德兴合作拍摄“黄飞鸿系列电影”70多部,其中他参演了30多部,角色不一。
邵汉生对“节拳”的造诣很深,又精通罗汉拳、螳螂拳、精武潭腿、迷踪拳等拳术。他创立的“罗汉操”在新加坡广泛流传。
李小龙也是自幼练武,13岁时拜咏春大师叶问为师,系统学练咏春拳。另外,他还练过洪拳、白鹤拳、谭腿、少林拳等,研究过西洋拳的步法、身法、拳法和训练方法。
李小龙
李小龙离港赴美前不久,他的父亲李海泉介绍他去跟邵汉生学艺。这时李小龙虽尚未打算到美国后以武谋生,但武术已成为他的精神支柱。邵汉生与李海泉同在香港演艺界,李小龙管邵汉生叫“四叔”。 邵汉生说过,普通人要三到四个星期才能学会的基本步法,李小龙只用了三个晚上就学得滚瓜烂熟。
邵汉生也是李小龙第一位正式的北派功夫老师。李小龙到美国后,仍经常与邵汉生通信,交流武学心得。每次李小龙回港,去得最多的地方有两处,一是叶问的拳馆,二是邵汉生的家。
李小龙与邵汉生